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每年的4 月 23 日,都是被书香浸润的日子,既是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永恒的注脚,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体庆典。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旨在致敬那些用文字点亮世界的思想巨擘,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最美的人间四“阅”天,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举行“书香校园”活动。让我们与书籍相约,不仅是阅读的参与者,而且是文明的接力者。
4 月 21 日升旗仪式上,“历史・人生・青春” 好书推荐活动火热举行。班级学生代表走上舞台,围绕历史、人生、青春等主题,结合自身感悟,推荐经典好书。从厚重的历史典籍,到充满青春活力的文学作品,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分享书中精彩内容与阅读收获,展现出对书籍的热爱与思考。
4月22日下午,两校区教师在同一时间开展“书香校园”阅读活动。
天环校区英语组八位青年教师(张亦葳、黄靖怡、洪艺、蔡慢慢、梅疏影、代芸洁、王雨秋、勒忻培)以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联袂分享了“六边形战士”丹尼尔·凯斯的著作《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与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两本书。
张亦葳、黄靖怡、洪艺老师认为当人工智能开始创作“十四行诗”,当脑机接口企图破解意识密码,《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讲述的查理故事愈发显现出预言性质。智慧是把双刃剑,现代社会对“高智商”的崇拜是否忽视了情商与共情力的价值?“爱”的门槛是聪敏吗?三位老师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深有感触地谈到: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受多少”。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会毫无价值。教育的温度需要在启迪智力的同时,滋养情感的土壤。变聪明不等于幸福,播种知识更要耕耘心灵。
在蔡慢慢、梅疏影、代芸洁、王雨秋、勒忻培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读《克拉拉与太阳》这本书时,我们体会到孩子个体成长中的孤独与情感缺位,这种孤独不是缺少陪伴,而是缺少“被看见”,那么教育的前提就是要看见孩子内心的褶皱。教室里的“克拉拉时刻”,则是教师去做太阳式的教育者,不仅看到学生行为的结果,更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故事。作为老师,当我们学会观察,就能多一些“原来如此”的理解。爱的“笨拙”,也许就是教育的纯粹。技术无法替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振。我们在使用技术时,是否也该留一片“非智能”空间?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而非数据的精准匹配。
书籍真正打动人的地方,不仅在于它能告诉我们什么,而且在于它如何影响我们,构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正是书籍在AI时代仍不可替代的情绪与价值。天环校区物理组周钢老师带来他的阅读分享,在他的图书世界中,《斯通纳》是最悲伤却又最温柔的一本书,它以另一种视角告诉了人们:失败的人生未必比成功缺乏光芒;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则是一部不是关于“桥”的小说,而是关于桥如何成为战争、贸易与爱情的祭坛;关于在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八月炮火》中,各路势力逐一登场,而彼时的世界就像一个“草台班子”;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堪称“大脑使用说明书”,周老师认为阅读此书可以改变看待错误的方式、理解他人行为逻辑,以及可以将它作为长期思维的“健身指南”。
锦城校区物理组朱思多老师、化学组李源源老师分别从人文与科学的维度,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探寻文明密码。
朱思多老师围绕“金丝笼里的候鸟”一题,结合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解构《万历十五年》中的帝国困局。首先立足自己的阅读体会,剖析了万历皇帝朱翊钧、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六位人物的悲剧命运,点出明朝“以道德代替法治”的体制弊端。而后特别强调,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跳出了个人成败视角,将明朝置于中国两千年帝国制框架中,指出文官集团与儒家道德共同构成的系统困局。朱老师谈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以小见大”,通过平淡年份的切片,展现帝国衰败的深层逻辑,引发了对历史周期律与现代启示的思考。
李源源老师则从化学元素切入,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元素周期表背后的故事。她分享阅读《元素的盛宴》的经历,讲述了门捷列夫通过“扑克牌游戏”预言元素存在的科学狂想,铝从“贵族金属”到平民材料的技术颠覆,以及铜、银、碘等元素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同时,李老师还探讨了科学发展与伦理的碰撞,如镭的滥用导致的健康悲剧,以及钴、银等稀有元素在现代科技中的开采争议。她引用书中观点总结:“元素周期表是人类贪婪、好奇心与救赎的编年史。”并以此呼吁大家关注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反思技术进步中的社会责任。
当信息洪流裹挟着喧嚣而至,阅读是保持清醒的定海神针;当物质主义侵蚀着心灵田园,书籍是守护精神家园的万里长城。
一个人在所有改变自己的方式中,门槛最低的,大概就是读书了。
在“知乎”上曾看到一个热门提问:
“我读了很多的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非常精辟:“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对一个人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最后都会长成你的“骨头和肉”。
值此好时节,让我们在阅读中对话自我、对话他者,在书籍的世界里建立起一方诗意的栖居之所……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