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阅读,这一传承千年的知识获取方式,也在AI的赋能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值此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李笑非名校长工作室诚邀您一同探索智能时代下的教育畅想。
《给教师的人工智能教育》
本书旨在帮助教师和校长深刻了解人工智能,从而形成人工智能在学校应用的策略。考察学校的需求,确保学校做好准备充分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本书给出了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教育的许多案例,概括了人工智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好处,给教育的启示。书中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的理解,如何定义和评价人工智能,并且提供了支持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实践框架,帮助形成人工智能思维,同时关注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教育机会的方式。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人工智能使用教材。作者马特·米勒从作业设计、个性化学习到创新评价方法,系统性总结人工智能应用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如何进行人机交互的启发性对话?如何提高备课效率和授课质量?如何依靠技术辅助,优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如何运用技术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本书旨在帮助教师处理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用好人工智能的延伸,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为迎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尤其是那些基于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机器人等的智能技术将如何变革教育?本书聚焦于当前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课堂中的教学、如何变革教育组织和系统的管理,不仅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学习个性化、支持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以及区块链文凭认证,还就此类技术运用到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阐述。本书为广大教师、政策制定者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了路径。
《脑机革命》
人类终将被机器人取代奴役?“脑机接口”先驱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借助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机器永远无法超越人类“脑联网”。人类“脑联网”有创造万物之力,也有毁灭自身之能。如果人脑长期满足于社交媒体等数字系统带来的愉悦感,开始依赖它们来理解世界时,人脑的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创造力、同理心等人类特质也会逐渐丧失。人类不是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是自己主动沦为智慧平庸的“数字僵尸”。是让人工智能为人类所用,还是成为人工智能的“同类”?我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Life 3.0: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生命3.0》是一本极具前瞻性与思想深度的著作,由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终身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撰写。这本书不仅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更重新定义了生命的本质与进化方向。泰格马克将生命划分为三个阶段:生命1.0(依赖自然进化的生物)、生命2.0(能自主更新软件的人类)和生命3.0(能同时优化软硬件的超级智能),并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可能成为生命3.0的代表。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科技预言,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辨。
通过这一系列书籍的阅读,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AI时代的教育逻辑,更好地应对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工作室开展的阅读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学生营造了充满未来气息的学习氛围。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受益,共同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